DSE本地升學出路
高中老師學與教
334學生知多D
新學制家長小百科
 
DSE

【教育要聞】內地升學認知增 兩成文憑試生擬北上

05 Mar 2018
黃沛彥及李芊晴分別考慮到內地及台灣升學,吳寶城提醒考生應理性分析,不應只看重學費與收生門檻較低。
(星島日報報道) 隨?兩岸大專院校免試招收本港學生,港生前往兩岸升學愈見普遍,學友社在今年初訪問逾千名應屆文憑試考生,發現考慮到台灣升學的學生比例連續兩年下跌,僅有兩成半;反觀到內地升學則增至一成九。不考慮兩岸升學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學歷及就業的認受性。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建議,學生作出升學決定時,切忌刻板印象。

學友社在今年初以問卷訪問逾一千一百名、來自二十所中學的應屆文憑試考生,發現考慮到內地升學的學生比例,由去年及前年的一成七,增加兩個百分點至今年的一成九。反觀同樣免試招收港生的台灣,考慮赴台升學的港生比例連年下跌,由一六年的三成三、去年兩成六,跌至今年僅兩成半人考慮,三年累跌八個百分點。學生選擇兩岸升學,考慮主要因素是收生要求較低、學費較便宜、地理及文化相近等。

至於不考慮兩岸升學的學生,大部分擔心學歷及就業的認受性。內地升學方面,近三成人因政治環境或制度而不作考慮,兩成一人更恐被內地生排斥。台灣升學方面,三成四人擔心大學質素。學友社亦發現,六成半考生不認為港府提供五千元的內地升學資助計畫,增加他們到內地升學的意欲。

應屆考生黃沛彥擬到北京師範大學修讀漢語文學,有志成為教師,他稱小學階段在內地生活,亦曾與內地大學生接觸,不憂心被排斥,「我想生活習慣應該分別不大」。應屆考生李芊晴則擬赴台升學,她已通過單獨招生及個人申請,報讀當地大學獸醫學系,如未獲取錄會循聯合分發,「台灣生活節奏沒香港快,壓力較小,期待日後在當地就業與生活。」

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指,學生作升學決定時,應考慮各項因素,結合自身意願與客觀條件,「比如認受性,學生多誤解成某些國家或地區學歷不獲承認,但學歷評估卻是審視個案與學習成果。」他建議學生多參觀兩岸院校,了解課程特色,同時考慮日後升學及就業計畫,若只單純因學費便宜、入學門檻較低而貿然報讀,並不理想。
新學制學生多元出路
大學聯招時間表
星島新聞集團 星島日報 The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