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本地升學出路
高中老師學與教
334學生知多D
新學制家長小百科
 
DSE

初中設「高中科目」 教局整頓宜審慎

30 Sep 2019
  社會爭議不斷,教育局日前批評有中學開設初中通識教育科,影響人文學科課時及課程完整,犧性學生利益。其實除了通識教育科外,不少學校在初中亦開設生物、化學、物理等高中也會開設的科目,當局今次加以整頓,對於學校期望在初中階段,配合學生需要設計,銜接高中的校本課程,無疑減少了彈性。

  據當局說法,學校不應於初中開設高中科目,或使用高中科目名稱,以免持份者產生誤會。現時有近半中學有開設初中通識教育科,更不乏當局屬下的官立中學,觀乎初中通識教育科的內容,大多是參照初中生活與社會科課程綱要,整合不同科目課題而成,或是原來綜合人文科;有些滲入專題研習等技巧。當局指明學校不應該開設初中通識教育科,學校回應相對簡單,把該科正名為生活與社會、綜合人文科,相信便能滿足當局要求,而且生社科推行多年,課程內容雖是「硬知識」為主,亦有利於銜接高中階段的人文科目,提供基礎知識及認知,現時採用出版社自行調適初中通識教育科的學校,要轉教生社科不難,故實際影響不大。

  然而,教育界反應較大是初中開設生物、化學、物理、經濟等科目,這些校本課程多在中三開辦,旨讓學生初嘗課程知識,作為鼓勵及銜接高中選修。隨?新安排下,學校在初中階段只能開設科學,或在一六\一七學年起推出的「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以單元模式教授「資訊和通訊科技」、「物料和結構」、「營運和製造」等知識,但留意「科學教育」與「科技教育」屬不同的學習領域,能否達到原來的鼓勵效果,恐怕成疑。

  其次是不少學校開設校本課程,考慮到現行高中課程只有三年,相較舊制會考及高考各兩年,學生少一年時間接觸基礎知識,在現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大行其道,有大學甚至在取錄給予更大考慮,學校按學生能力提前施教,似乎無可厚非,如今卻被當局質疑是揠苗助長,不利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難怪中學界感到不是味兒。

  坊間對於校本初中通識教育科有所誤解,在社會紛擾下,當局要息事寧人可以理解,但把校本課程全盤否定,恐影響學校因材施教,相信當局商討改善方法,無疑要平衡社會觀念與學校需要。
新學制學生多元出路
大學聯招時間表
星島新聞集團 星島日報 The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