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本地升學出路
高中老師學與教
334學生知多D
新學制家長小百科
 
DSE

逾八成受訪校長教師 認同加強價值觀教育

17 Jan 2020
  反修例爭議持續多月,令社會反思課程問題。香港中學校長會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校長及教師認同,要加強價值觀教育及生命教育;同時加強尊重及包容多元意見等共通能力。該會課程發展小組召集人、退休校長李雪英指,未來需要發展學生處理不同價值觀、應對變革等「軟實力」,同時不宜過於側重中學文憑試,作為唯一的評核途徑。

  中學校長會聯同中文大學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在去年九月隨機訪問逾一百八十名校長及一千一百名教師,了解他們對課程改革的看法,發現受訪者最普遍認為加強的共通能力,是學生的人文質養、尊重多元意見及文化,比例高達九成一,其次是明辨性思維及創造力。受訪者認為學生最重要是加強個人轉化與變革等「軟實力」,近九成人認同須培養學生「自主行動和承擔責任的能力」,其次是處理矛盾與衝突,以及運用媒體及資訊素養等解決問題及改善現況。

  逾八成受訪者認為要培育學生,須持續加強價值觀教育及生命教育。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去年發表諮詢文件,提到價值觀教育應獲優先推行及持續檢視,但具體內容卻是人言人殊,近期社會有意見認為加入經史子雜、愛國教育元素,以回應持續多月的社會爭議。

  中學校長會課程發展小組召集人、退休校長李雪英認為,價值觀教育的具體內容應該因時制宜,刻下要裝備學生有應對爭議的能力,亦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機構提倡的素質,「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教育工作者看到世界轉變、學生需要,不能不提一套我們相信正確的建議。」該會副主席連鎮邦指,最重要是因應學生需要,決定價值觀教育日後在課程中如何加強。

  另外,有八成二受訪者認為新高中課程仍是學術取向,低組別、能力弱的學生未能受惠。李雪英指,文憑試仍是高要求與風險的考核制度,認為應更具彈性,照顧不同學生能力與才能。對於專責小組提出的「校長推薦2.0直接取錄計畫」,連鎮邦認同有助提高彈性,但大學學額沒有增加,對學生的實際意義有限,「只是擺龍門,對學生實際沒有增加(學額),只是誰人受惠而已。」
新學制學生多元出路
大學聯招時間表
星島新聞集團 星島日報 The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