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本地升學出路
高中老師學與教
334學生知多D
新學制家長小百科
 
334學生知多D

循環周課節設計影響 初中中史課時不足

27 Mar 2017
本報發現部分中學開設獨立中史科,但因循環周與課節長短有異,課時低於當局規定。
(星島日報報道)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第二次諮詢稿五月出爐。教育局沒有硬性規定初中中史課程總時數,本報發現,即使中學以獨立科目形式教授初中中史,但採用循環周與每節課時設計不同,足以影響課時的多寡,有學校三年初中中史總課時低於當局建議的一成半,情況令人關注。

現行沿用二十年的中史課程綱要,建議每周不少於兩節,採用「六日循環周制」的學校,建議每周編配三節,課綱表明「如少於三教節,可能難以完成全部課程」。雖然《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同時要求,中史教學課時不可少於「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總課時的四分之一,以《基礎教育指引》列明課時計算,即三年合共一百零三至一百三十八小時不等。然而,現行及建議修訂的課綱,均未規定實際時數,後者以三年共一百五十節作設計。

葵青區的迦密愛禮信中學採用「五天星期制」,每日六節課,初中中史每周編配一節,每節五十五分鐘,課時雖較一般中學的三十五至四十分鐘長,但以每年上課三十二周計算,三年中史課時僅八十七小時,即少於建議課時的一成三,中三課程僅教到抗戰結束,未涵蓋一九四九年後的現代史。校長何玉芬坦言,該校採用「五天星期制」已久,「無論新舊中史課程,我們課時都是有所不足」。她解釋該校中一級共設十四個科目,連同早會,時間表已密密麻麻,編排彈性不大,而中史科與其他人文科目均各佔一節,「得兼顧不同課程需要,平衡各科發展」。

東區的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採用「七日循環周制」,初中中史科每周兩節,每節四十五分鐘,雖較接近現行課綱的建議,但以全年約二十二個循環周推算,三年僅一百三十二節,即僅約一百個小時。中史科科主任吳惠源坦言,甲部政治史部分雖教得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政與外交」,但乙部文化史內容則無法施教,「如果每級多幾堂便能涉獵到,但現時確是完全教不到。」在課時不足之下,她坦言有時須向綜合人文科、數學科科任老師「借用」半堂課時,「今年已經借不到,大家的課時都一樣緊張。」

校長鄭德富指,該校以往曾採用「六日循環周制」,但每節三十五分鐘,故中史課時已有增加,「我們課時雖看似偏低,但起碼是獨立成科,否則中史課程比重便會打折扣。」

全港中學循環周天數長短不一,每節課時亦不盡相同,當局如何規管學校的中史課時?有退休教育局資深督學解釋,為照顧各校制度不一,各科課綱僅以課節作為單位,不會硬性量化為小時計算,「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總課時,是以開設四科人文學科作為假設,故視學重點是中史科課時分配,有否低於其他人文學科,而非課時多寡,「學校證明到各科課時一視同仁,便不存在違規。」

雖當局在課時給予學校彈性,但據悉當局不接受教師以「課時不足」為由,刪減近代史內容不教,「課時安排是學期初已經預知,教師可按校本情況調動進度,否則督學便質疑為何不按教學計畫施教。」


星島教育
新學制學生多元出路
大學聯招時間表
星島新聞集團 星島日報 The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