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本地升學出路
高中老師學與教
334學生知多D
新學制家長小百科
 
通識熱話

IB狀元港產27人英基14個最多

08 Jul 2015
英基學校協會今年有十四名學生成為IB狀元,其中黃曦彤(後排左二)立志由全職運動員變成醫生。
國際預科文憑(IB)成績終於出爐,今年全球誕生了一百六十名滿分狀元,香港佔了二十七人,其中英基學校協會屬下的中學更誕生十四名狀元,成為全港之冠;聖保羅男女中學亦有三名滿分狀元及三名考獲四十四分的榜眼。有IB狀元不約而同表示,雖然已獲海外大學的醫學院取錄,但考慮到外國升學費用高昂,回港後亦要應考本地認可資格試,選擇留港升讀醫科。

全球逾十四萬名IB考生成績日前揭曉,考生陸續獲派成績單,其中一百六十人考獲四十五分滿分,本港佔二十七人。多所學校包括英基、聖保羅男女中學、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等,均出產IB狀元。當中英基的狀元數目更多達十四人,是歷年最多,該校考獲四十四分的學生亦有二十四人。

聖保羅男女中學今年共有三十二名考生參加IB文憑試,平均成績達四十分,高於三十分的全球平均分,誕生三名滿分狀元,另外一半人考獲四十二分或以上,並有三位學生考獲四十四分。其中考獲四十五分滿分的黎卓彥已獲劍橋大學、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有條件取錄,最終選擇入讀中大。

不少學子夢寐以求升讀外地名牌學府,但黎卓彥坦言,家庭生計由當工程師的父親獨力支撐,考慮到外國升學學費連生活費高昂,寧願留在本地升學,為家人省下百萬元的費用,「不想為了追求海外大學的名氣而遠赴外國,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

他又向家庭醫生諮詢過學術意見,認為在海外或本地讀醫分別不大,而且完成海外課程回港後仍要應考本地的「執業資格試」,但在本地升學則可免卻此舉。「中大有不少海外交流計畫,將來會考慮參加短期交流計畫到外地深造,不愁沒有出國機會。」

雖然獲英國著名學府招手,他最終仍選擇中大醫學院,是源於一份情意結。「小一至中二期間,曾參加中大教育學院舉辦的資優計畫,覺得中大讀書校園環境優美,自己亦被其濃厚的文化氣息及開放風氣深深吸引,加上自己與教授交流多了,感覺他們十分親民,希望延續與中大的故事。」

被問到有否計畫直接升讀中大醫學院二年級,他直言,若能獲豁免一年級課程,會善用額外時間進行研究或到海外交流深造,「如果暑假肯花時間溫習,相信可掌握本來在一年級應修讀的基礎知識。」中大醫學院回應查詢時表示,以IB成績入讀的學生,若考獲四十四分或以上,可申請直接入讀二年級。

另一狀元、修讀英基屬下沙田學院的黃曦彤,同樣獲三所英國院校醫學院有條件取錄,但因海外學費高昂,選擇了留港升讀醫學院。七歲開始打網球,十四歲成為香港網球少年隊成員的她,曾在多個公開賽中獲獎,五年前卻因長期運動勞損而脊骨骨折,同時亦改變她的升讀志願,由希望成為全職運動員,立志成為骨科醫生,「覺得醫生的工作很具挑戰性,而且即使離開醫學院,仍要繼續終身學習,令人生更充實。」

由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轉校到沙田學院的她表示,讀書心得是做好時間管理和認清目標,又坦言自己在香港長大,想回饋社會,「知道不少醫生認為在公立醫院,工時長壓力大,但自己希望能服務基層市民。
新學制學生多元出路
大學聯招時間表
星島新聞集團 星島日報 The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