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名人教仔 |
|
論寵愛孩子要中庸非縱容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現今社會「打仔」等同虐兒,長輩關愛氾濫,孩子成為高高在上的「大爺」。今期「校長會客室」的嘉賓薛家燕,母兼父職獨力養大三個孩子;她牢記小時候被父親和老師責打的經歷,相信「打者愛也」,認為「愛」要控制有度,並與張校長大談寵愛與縱容、訓斥與責難之間的界線。
薛:薛家燕
著名演員,人稱「家燕姐」,因主持兒童節目而得「家燕媽媽」綽號;○五年成立「家燕媽媽」藝術中心,旨在讓兒童學習表演藝術; 現育有兩女一子。
張:張灼祥校長
資深教育工作者,任校長二十多年,現任拔萃男書院校長。
傳統教育法 適當取捨
張: 中國傳統教育子女的方法,你覺得適用於香港新一代身上嗎?
薛: 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優良的,應該保留一部分,例如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等。我小時候家裡有五個孩子,爸爸說甚麼我們都不敢反對,沒有機會理論和解釋,但現在的學生凡事要尋求解釋。
張: 對!我們那代的父母,「父權」確實很重要。雖然你的婚姻生活不太如意,但對三名小孩卻教導有方,你用的是傳統方法?
薛: 作為單親家庭,我沿用傳統的教育之道,因為我相信「三歲定八十」。孩子太小時,不懂分對錯,不能過早給他們民主。小時候打好基礎,對他們嚴厲一些;到他們十多歲時,就在溝通和配合的基礎上,漸漸「民主」起來。
張: 現在的父母往往輕易讓小孩自己「話事」,凡事處於領導地位,家長不敢得罪他們。你怎看這個現象?
薛: 我不認同他們的做法。俗語說:「打者愛也!」我不心痛、不緊張,也不會打他們手掌。
張: 但是現在不能體罰,這是很可惜的。我那個年代,校長可以打學生,曾經在我們這?就讀的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就被校長打過,他回想起來反而覺得十分珍惜。現在體罰是不可能了,但我仍然覺得「當頭棒喝」非常重要!
薛: 對!小小的體罰有時候反而好,讓小朋友更加記住下次不能再犯,不能縱容。
張: 我所謂的「打」,不是虐待那種,而是提點。但現在的家長不敢打,害怕會被子女告。
薛: 我也有同感。小時候學書法,我總是無心練字,就被老師用間尺打了一下臉。當時很多人看着我,很難為情。後來回家一想,為甚麼我會寫得那麼差?之後就提醒自己永遠不可以再寫得那麼差。作為中國人,我也提點自己的子女要學好書法。
子女孝順 必先做好本分
張: 孩子都長大了,現在回想,你最喜歡和他們一起是哪個時刻?
薛: 吃飯的時刻吧!和孩子們一起食飯,談談今天做了甚麼、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我親自下廚,孩子們吃得特別開心,所以父母無論多忙,都要找機會親手下廚!大女兒和兒子也會煮給我吃,有次他們煮燕窩紫米露,用了一整盒燕窩,價值過萬元!我很心痛,但想深一層,他們是考慮到我喜歡吃燕窩,才下這麼「重本」。
張: 你和孩子相處,最珍惜的又是甚麼時刻?
薛: 旅行吧!那時我經濟環境不太好,到外地工作時也常帶着他們,並一起參加當地旅行團。旅行團通常很早出發,幸好他們三個都懂事,動作很利落,一早起來就刷好牙洗好臉。
張: 做單親媽媽真的不容易,你覺得辛苦嗎?
薛: 當一般家庭的父母與子女發生磨擦時,父母中有一方會做好人,另一方做壞人,但我就好人壞人都要自己當。我時刻灌輸一種心態給他們 — 所謂「孝敬父母」就是要做好自己,這樣父母不用操心,自然過得開心。
寵愛有度 給予自由空間
張: 作為一位成功的家長,你應該勸現今的父母不要太溺愛子女。有時候我看到他們遷就孩子的程度,令我想發火。
薛: 這一點我深有同感。我推廣《弟子規》的原因,源自我從新加坡出差飛回深圳時目睹的一幕。一位媽媽用行李車載着十歲左右的兒子,孩子正在打遊戲機。上梯級時,他跳下車繼續低頭打遊戲機!我好生氣,跑去問他:「你為甚麼不幫媽媽?」誰知他媽媽在一旁大叫:「沒問題的!」
張: 我們那個年代,一個十歲小孩已懂煮飯和幫忙湊弟妹了。有一種說法是「慈母多敗兒」,你同意嗎?
薛: 要看具體情況。所謂「物極必反」,作為慈母,可以愛你的小孩,但要採用中庸態度,而不是縱容。我見過一個約兩、三歲的小朋友,媽媽餵他吃東西時,他不吃,反倒一拳打在媽媽臉上,然後大哭起來。一旁的家人馬上走來安慰,卻無人罵他。
張: 這就是所謂「港孩」,他們的父母是「直升機父母」,在上空盤旋時刻守着他們。這種關心,令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空間,過多就變成了溺愛。像內地高考,父母會在學校旁邊租房子陪孩子考試;甚至孩子到國外讀書,他們也要陪着上下課。
薛: 我反而覺得我忙的時候,給孩子的空間會大一點。他們覺得自由,也學會為自己負責。
張: 我最近訪問的幾位名人父母,他們和孩子相處都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你的方法又是怎樣的呢?
薛: 你要關注他,也要和他配合;你要放他走,又不能放得太鬆。最重要的一點是表現出對他的愛,但不是物質的,給再多的物質,他也不會珍惜。你偶然拋出一句愛的支持,他反而會銘記。我買東西給小孩,會告訴他們來之不易,是媽媽辛苦賺錢買的,他們就特別珍惜。慶幸我三個仔女都聽話,有一次母親節,他們每人夾二百多元,買了個「母」字形的金吊墜給我。讓我感觸落淚的,是兒子還向家姐寫下欠單,說以後用零用錢來還。
親: 怎樣拿揑對子女的愛,讓它不至於過火,不導致縱容?
薛: 如果孩子生活上一切都被父母照料得很好,就不會珍惜。大人還要學會以身作則。我聽過某位藝人跟孫兒去見校長,校長投訴他的孫兒常講髒話,藝人當場訓誡孫兒,還說了一些髒話。校長頓時明白,是孩子耳濡目染養成這個壞習慣。
張: 我也見過小孩子罵菲傭。我問為甚麼要罵她?小孩卻說:「因為父母也罵。」
薛: 家長是小孩的鏡子。我們要做好自己,才能讓他們學好。
栽培子女興趣 發揮所長
張: 你是成功的藝人,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學很多才藝嗎?
薛: 其實藝術、樂器、運動各方面,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學,但前提是他們有興趣。家長要敢於讓子女嘗試,如果不讓他們親自試過,他們不會享受這個過程,也不會做得好,而認為只是「媽媽要我做的」。我當年參加電視節目贏了一個小提琴,兒子興奮嚷着要學;但學了一年多,還是拉到「劏雞」一樣。於是我問他:「你為甚麼不好好學?」他告訴我沒興趣,想學結他,我就讓他學,現在變成他的興趣。
張: 三個孩子都各有興趣,大女兒喜歡甚麼?
薛: 大女兒喜歡中國舞蹈,有一次暑假我提議她去學素描。起初她沒興趣,但學完後竟愈來愈喜歡,甚至每個周末都去練習。中學時,她申請去紐約的美術學校進修,甚至當時的職業規劃也朝着「設計」這方向。我認為興趣真的很重要,孩子有了興趣,再加以栽培,就能發揮特長,假以時日可成為終身職業。
張: 你真開通!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你學甚麼都行,但這個不能作為將來的職業。」
薛: 所謂「行行出狀元」,作為家長,不應該限制孩子的興趣。
父母要學會平衡愛
張: 你有三個子女。我見很多家長,總是花很多心思在第一個孩子身上,第二個就覺得你只疼第一個,第三個又⋯⋯很複雜。你如何平衡對三個子女的愛?
薛: 為甚麼大家總是說不要生太多胎,就是這個原因了。我很幸運,大女兒會幫我照顧弟妹。當我要拍《真情》的時候,我真的想推掉,怕沒時間照顧兒女的功課。但大女兒叫我放心,弟妹的學業由她照料。她很多時幫我分憂,細女也以姐姐為榜樣。
張: 你給人的形象總是很開心,但畢竟是單親媽媽,遇到困難時,你會跟兒女「攤出來」講嗎?
薛: 我會坦白跟他們說的。那時我供他們讀書,大女兒升中四時要分科,功課多壓力大,我就幫她找了所國際學校,然後第二、三個孩子又跟着讀國際學校。這樣下來,學費共六萬多元!我覺得有必要跟他們坐下來談談:「學費這麼貴,媽媽負擔起來有點吃力,你們真的要好好讀,否則就浪費了。」
把挫折當磨練
張: 有一點我很欣賞你,就是你有困難會和孩子分享。有些小孩並不知道父母賺錢難,總以為媽媽是銀行。
薛: 我們以前過慣苦日子,現在想讓孩子過舒服的生活,反而令他們不懂珍惜。我在電台說過一個case,一個十七歲少年因為感情和學業壓力而跳樓身亡,他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怎樣度過餘生?雖然很痛苦,但不能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生命。
張: 你自己的成長也遇到不少波折,但你總是「笑呵呵」的樣子,為甚麼可以這樣樂觀?你怎麼看待挫折?
薛: 挫折是人生必經的路程,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給你挫折是給你學東西的機會,就好像考試一樣,讓你知道自己學會了甚麼和付出了甚麼;應該把挫折當作磨練,當作經驗。無論多煩惱都好,我不會把這些事情帶給我的朋友,因為即使說了也無補於事,不如笑臉迎人。
張: 你的兒女都長大成人,不用太為他們的事操心了吧!
薛: 不是的。我時常為他們擔憂,你知道新一代的競爭更大,無論感情、工作、生活⋯⋯我都會為他們以後的人生操心。做父母是一輩子的!
結語
張:你有沒有忠告給各位父母?
薛: 做父母要多學習。子女每個成長階段都不同,我們要學習怎樣和他們溝通,讓他們認識到要對自己負責,也令他們支持父母。現在的父母,覺得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表面上是好,實際上卻是一個包袱,讓他們以後沒法承擔其他東西。
本文摘自2011年8月4日《親子王》72期 校長會客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