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英雙語並重 在不少家長的眼中,大部分國際學校偏重教授英語和西方文化。有別於一般的國際學校,耀中小學部除了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外,同時亦著重同學中國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學校採用雙校長制,分別由華籍及外籍人士擔任,讓東西文化在校內獲得同樣重視,確保學生在東西文化兼融的環境中學習。外籍校長方子俐(Julie Foster)說:「小學部同時採用雙老師合作教學模式,在重點課目如生命教育課及文化課上,華籍和外籍教師以中英雙語教學,為學生創造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亦給學生作模範,體現對不同觀點意見,以至文化傳統的接納和包容。」 多元活動學習語文 方校長表示,該校約九成學生是來自英語非母語的家庭。為了加強年幼學生使用英語的信心,學校會先從一些簡單有趣的會話入手,鼓勵同學把英文融入日常生活,培養學習興趣。「學習不再是同學們排排坐的單向接收,以教授文法為例,我們不會以課本為主導,反之透過不同活動,如話劇、閱讀、講故事等,以互動的形式灌輸相關知識。這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趣,可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協助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全面發展他們的英語能力。」 學校為學生營造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提供許多不同的聆聽和演講機會,方校長說:「我們鼓勵學生多聽多說,同學會定期作出演講,就個人興趣、時事、專題等,與同學們討論,發展口語溝通和聆聽技巧。」 過渡期助學生適應 至於中文方面,陳校長表示,該校的中文課程以普通話教授,而剛入學的小一學生會有一年時間適應。「一年級的九節中文課中,其中兩節是普通話課,主要培養學生普通話發音、聲調、語感、表達能力,其餘課節則為語文課,會按學生的語言發展需要分組教授,目標是讓學生逐步從粵語為主的學習環境,過渡至能以普通話學習中文。在二年級開始便全面推行以普通話教學。」她指出,假若學生在表達方面出現困難,老師多採取接納的態度,先聆聽同學的想法,同時會協助他們以普通話表達,讓學生累積詞彙,提高普通話的表達能力。 特備課程支援學習 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要同時掌握不同的語言體系,或會出現語言混亂的情況。陳校長說,老師會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調節進度,「中文課劃分為兩類,一是主流班,對象是中文為第一語的學生,程度較高;另一類是中文作為第二語課程(CAL – Chinese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對象多是沒有華語家庭背景的學生,老師會採用專為非母語教學編寫的課程,施以適當的教導,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能力後,方過渡至主流課程。」為切合英語並非第一語的學生之需要,學校亦開辦強化英語課程(EIP – English Intensive Programme),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基礎,以便適應國際學校主流班的課程。課程由外籍老師教授,透過多元的教學法,在特別創設的純英語環境中,協助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讀、寫四方面之能力,以銜接主流班的程度。 跨學科協作教學 為優化課堂教學,部分科目會安排兩名老師進行協作教學,當中一位是專科教學的老師。陳校長解釋,這教學方式不但可加強課程整體的教授,亦能加深學生對相關學科的了解。「我們希望透過跨學科教師的協作使各科所教授的技能得以融合,讓學生能就各研習主題進行深度的學習,鞏固知識。例如以海洋生物為題,老師除了教授海洋生物的生物名稱、形容詞、動詞,以豐富作文詞彙外,也邀請「駐校藝術家」(Artist-in-Residence)協助學生製作海洋生物藝術創作。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需要運用所學的詞彙與別人溝通協作,啟發藝術創意之餘,也深化了語文知識。」她又說, 部分課堂, 如「指導閱讀」課(Guided Reading),老師會按照學生能力分為多個小組,每組設有一位老師,針對不同的重點,因應同學需要循序漸進地調整教學目標,引領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 陳校長表示:「學校著力透過各種活動提供合適平台讓學生應用所學,增強他們對語言及文化的認知和敏感度。雙語教學不單是為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更重要的目標是讓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語言與不同國籍的老師和同學相處交流,從中學習尊重和欣賞東西方不同文化,培養他們成為具備全球視野的世界公民,為他們打開通往世界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