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校長專訪 |
|
趙榮德暢談名校具備特徵
香港家長喜愛名校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究竟名校有何吸引之處?它們為何能累積知名度?本專題請來資深選校專家趙榮德,客觀地拆解一般名校所具備的特徵,而且更重要的是想告訴家長,好的學校不一定具有非凡的知名度,但他們同樣能栽培出優秀的學生。
好學校大致分為三大類
趙榮德是前喇沙書院副校長,亦是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多年來替報章撰寫升學輔導和英語專欄。在他眼中,好學校大致可分為三大類,首先是一些傳統的補助學校,即一些津貼和直資學校亦算納入此類。
「這類學校有七大特徵:一,長久以來的學術成績好;二,學生和校友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三,學生會以學校為榮;四,學校培育學生作多元智能發展,不獨沽一味讀書;五,校園面積大;六,學生與學校關係緊密,家長非常支持學校;七,畢業生對社會有貢獻。」
在趙榮德的分類中,該類傳統名校的例子有: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就讀的嘉諾撒聖心書院、前中大校長高錕就讀的聖若瑟書院、行政長官曾蔭權就讀的香港華仁書院。此外,出名多產會考狀元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書院、喇沙書院等,都是歷史悠久的補助學校。
傳統名校不只側重成績
然而,一般家長總以為這類傳統名校非常側重學術成績,但趙榮德說事實卻不然,傳統名校常舉辦許多課外活動,希望學生作全人發展。以他曾任職的喇沙書院而言,就十分鼓勵學生在運動、音樂、朗誦和辯論方面作多元發展。
「多數傳統名校都有自己一套文化,希望學生讀得又玩得,而且學校會好信任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搞學生會、搞課外活動,就因為鼓勵學生主動去做,他們才能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會多謝學校栽培自己。將來畢業後,亦懂得感恩圖報,譬如當學校要他們幫手或籌募經費時,他們都義無反顧去幫助學校,這就是名校生的特質。」
趙榮德坦言,有些學校雖然很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畢業生的成績也很好,但他們不會以母校為榮,只覺得有好成績是全靠自己,問題源於他們在中學時代只有讀書生活,與學校建立不到一份感情。
除了上述的傳統名校外,另一類名校屬於地區性名校。這類地區性名校又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以由慈善或宗教團體主辦佔多,例如由東華三院、保良局、仁濟醫院、救世軍等慈善團體主辦的學校;而宗教團體主辦的地區名校例子則有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至於另一類非慈善團體背景的例子,則有張祝珊英文中學。
趙續說,地區性名校的一大特徵是學生的會考成績好、成績屬第一組別的學生比率高,但課外活動卻相對較少。「當然他們亦有唱歌和舞蹈等課外活動,但不會把重點放在這處,學生把大部分時間放在讀書上。而我相信透過參加課外活動,師生一起參加校外比賽,一起領略過成敗,才建立到感情。沒有這些的話,學生對學校會缺乏黏力。」
第三類就是一般好學校,在趙榮德眼中,他們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但德育方面和課外活動的成績良好。「這類學校的成績未必去到一流,屬於中上,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強,值得留意!」
至於小學方面,趙榮德指本港有許多著名的私立小學,如香港培正小學、拔萃女小學、九龍塘宣道小學、九龍禮賢學校、聖方濟各英文小學等,其中九龍塘宣道小學的第一組別學生佔八成。但他強調,在其心目中只要學校有五成屬第一組別的學生已屬於好學校。
統一派位表格
勿盡攬最受歡迎學校
他又查閱過資料,發現去年全港第一組別學生所佔比率最高的小學,是東區的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有八成五學生屬第一組別學生。
談到許多家長在統一派位填表選校時,總愛盡攬最受歡迎的學校,趙榮德提醒家長不宜將太多優秀的學校放頭;「乙部是按校網填寫三十個選擇,由於是按次序派位,家長應按子女能力採取Banding遞降的選校策略填寫三十個志願,否則如你把某校填在第三志願,別人填第一志願,學位便會給別人搶去。」
教育不是只看名氣
另方面,近年有不少家長對一批新辦的直資學校情有獨鍾,趙榮德認為不應抱「一窩蜂」的態度去選擇直資學校。選校時最重要是留意該校學生的成績、德行和課外活動表現。
「這些學校有沒有做好拔尖補底的功夫?多元智能的課程內容如何?老師是不是用心教學?如果有朋友的子女正在就讀,可了解他們讀得怎樣?」他再強調,教育不是只看名氣和校舍外形,還要看內在。
他又發現近年不少學校的管理開明,不僅歡迎家長參加開放日,還會邀請家長在旁觀課,視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和教師的教學法。家長不妨趁機多看多問,客觀分析究竟心儀的學校是否真正適合自己的子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