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外國中學已採用IB課程,各地教育專家亦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賦予學生跨學科思考的能力;而為協助學生開拓多元出路,不少中學均採用「雙軌制」,即同時提供本土課程和IB課程給學生選讀,其中以英國的私校最為明顯。

IB與IGSE

IBDP在60年代於日內瓦創立,課程是由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組織及管理,授課 語言包括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要參與IBDP課程,學生必須於 IB學校學習。IBO會為主辦IB課程的學校進行認證,確保學校的 教學質素、方針、教師培訓等符合IBO的要求。

熟悉英國教育的Brandon Learning Centre負責人Jessica Ogilvy-Stuart指出,過往英國大學錄取學生主要參考11年級的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GCSE)成績和13年級的 Advanced Level (ALevel)成績,但由於GCSE考試中,同一科目可 作多次應考,以最佳成績作準,故常被人詬病為太過容易取A, 無法分辨尖子生,因此近年不少英國私立中學紛紛在11年級轉考 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GCSE)。

IGCSE原是為英國非本土學生而設,考試範圍更廣泛,而且不可多次應考。至於對13年級的學生,近年除了可選讀A-level課程外,也多了IBDP及Cambridge Pre-U兩種,讓學生可依據自己的特長作出選擇。在兩種新興的考試中,又以IB最受歡迎。

英國頂尖大學重視考試成績

Jessica表示,英國的頂尖大學 對於IB和A-level並沒有偏好,最重 要是考試成績優異,故學生在考慮 選讀哪一個課程時,應評估自己的 強弱項,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IBDP課程有既定的課程大綱,以 裝備學生迎接全球性的公開考試,課 程要求學生從六個學科組別,包括第 一語文、第二語文、個人與社會、實 驗科學、數學及藝術選修六個主修科 目,其中兩科語文及一科數學為必修 科,餘下可選兩理一文、兩文一理或 一文一理,再加一科藝術;而學生揀 選的六科,三個學科須為高級程度, 另外三個為標準程度。學生亦須完成 知識論跨學科課程(TOK:Theory of Knowledge)及創意、行動與服務課程(CAS: Creativity, Action, Service), 並自行擬定研究題目,撰寫一篇 四千字以內的論文(EE:The Extended Essay),以達至全人發展。

Jessica認為,並不是每個學 生都適合考IB,她以自己為例,她 熱愛文科,但對理科興趣平平,IB 對她而言就不是一個好選擇。而有 些學生強項在理科,就應報考自由 選科的A-level。她強調,大學在考 慮錄取學生時,不在於學生考哪種 試,而是成績是否優異。

選擇前評估個人強弱項

IBDP課程框架
Jessica又指出,現時許多英國頂 尖的寄宿中學,同時提供IB和A-level 兩種考試供學生選擇。

值得留意是,IBO在90年代推 出中學課程Middle Years Programme (MYP)及小學課程Primary Years Programme(PYP)後,亦迅間吸引 各地的中小學加入IB行列。不過, 現時IBO只為PYP及MYP設定課程指引,並沒有設定具體的課程大綱,開 辦此兩項課程的學校享有不少自主權 和彈性,可於內容及編排上結合本地 學習課程。

以香港而言,本港至今有25所 學校主辦IBDP課程、8所主辦MYP 課程、25所主辦PYP課程。在這些學 校中,『一條龍』主辦PYP、MYP 及DP課程的學校則只有四所,包括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加拿大國際學 校、英基學校協會轄下的智新和啟 新書院。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總校長孔美 琪,較早前在星島日報舉辦的《全港 直資中小學校展覽暨小一入學博覽》 擔任演講嘉賓時,就詳細講解IB課程 的教學特色及十大教育方針,協助家 長作出適切的選擇。

孔美琪表示,雖然PYP、MYP或DP是三個不同階段的課程,但三者有十項共同的教育目標,包括學校須令IB的學生成為探究者、思考者、交流者、反思者,同時成為有原則、胸襟廣闊、知識淵博、富有同情心、敢於冒險及全面發展的人。

孔美琪以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為例,學校為培育學生成為富有同情心的人,鼓勵他們參加不同的社會服務,「例如我們有學生最近去印尼義務教書,和當地人一同生活,體驗不同地方的文化及需要,令他們更懂得關心別人」。

IB重視培養探究精神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總校長孔美琪
不論是PYP、MYP或是DP,均設有專題習作。

PYP課程有六大主題,設有小組的專題習作;

MYP課程有八個學科,最後一年學生需要完成個人探究習作;

DP課程的學生須修讀六組科目,以及完成一篇論文,學生須在論文中表現其探究精神及過程。

外國或本港的大學都認可IBDP成績作為入學申請,故家長甚為關心IBDP的教學內容。孔美琪指出,其實IB與新高中學制有相似之處,「新高中要求學生有其他學習經歷(OLE),DP要求學生參與服務。新高中設有校本評核,作為公開試以外的分數;在DP,學生於校內表現佔最後成績的兩成,公開試則佔八成。」

「DP的滿分為四十五分,全球僅百分之零點二的人取得這個分數,平均的積分為三十一點八。牛津、劍橋等大學的收生要求,約為三十八至四十二分。」孔美琪說。

對於孩子是否適合修讀IB課程,孔美琪認為須視乎他們本身的性格及學習興趣,「在IB課程中,有一半時間是探究學習,類似把常識科的專題探究擴大,在IB學習過程中,要求小朋友融會貫通,不能死背書。」

國際文憑組織的官方網站 http://www.ibo.org/ 是一個了解IB課程和尋找IB學校的好地方,大家可在這個網頁以國家、州份搜索,便可得到一個完整的IB學校列表。

如何衡量自己能否「駕馭」IBDP課程?

IB課程內容既深且廣,並非所有本地學生均可「駕馭」,建議學生報讀IB課程前,應衡量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並檢視是否具備以下條件:

條件一:具備良好語言能力

IB課程旨在培育世界公民,故十分重視學生的語言能力,DP課程更要求學生修讀兩種語言。
 

條件二:自我管理能力佳

課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懂得分配時間和獨立思考,故家長應考慮子女是否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由於學生須應付不少校內評估,且評估更佔科目總成績可達二十分之多,所以學生須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行適當分配時間及交出具水準的功課,才不致在校內評估部分嚴重失分。
 

條件三:關心社會擁敏銳觸覺

「全人發展」是IB的課程重點,學生除了學業表現良好外,還要兼顧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課程中的CAS(創意、行動與服務課程)要求學生參與一定時數的義務工作,撰寫論文時也要求學生自行訂立題目,學生可評估自己是否具敏銳的時事及社會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