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電競業急速崛起 商機處處 搶人戰一觸即發 直播導演最吸金

電競業急速崛起 商機處處 搶人戰一觸即發 直播導演最吸金

  • 22 Mar 2018
電競比賽近年風靡全球,各地不時舉辦大型電競比賽,吸引大批觀眾入場觀賞。
電競比賽近年風靡全球,各地不時舉辦大型電競比賽,吸引大批觀眾入場觀賞。
電競比賽近年風靡全球,各地不時舉辦大型電競比賽,吸引大批觀眾入場觀賞。
楊全盛(右二)稱,有電競活動試過出價六萬元,聘請一名導演負責四天的直播工作。
電競比賽近年風靡全球,各地不時舉辦大型電競比賽,吸引大批觀眾入場觀賞。
陽光網絡轉型為電競館MS Arena,不時會舉辦中小型電競比賽。

電子競技熱潮近年席捲全球,2022年杭州亞運更將電競納入競技項目之一,香港也不甘落後於大形勢,為推動本地電競業發展,政府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到,將撥款一億元予數碼港,興建電競場及培訓本地選手。電競業界亦已摩拳擦掌,爭相聘請電競教練、比賽籌劃及直播技術等職位,其中以導演及導播最為渴市。

 

 

全球現時約有三億人正投入電競活動,有專家分析2020年將升至五億人。電競業亦已成為新興賺錢行業,Newzoo去年發表的《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指,2015年的全球電競經濟總值約二億元,現時已翻了一倍,預計到2020年將增至十億至十五億美元。

 

 

導播一個job賺六萬元

香港電競總會會長楊全盛指,電競業目前不缺電競選手,最缺人的職位是直播、旁述等後勤人員,他形容行內不少直播人員都是「半途出家」,「因沒有正規課程培訓直播人員,不少導演及導播原本在電台或電視台工作,再轉過來做電競。」

 

 

楊全盛表示,導演及導播的人數因遊戲及比賽性質而定,「以最近流行的『吃雞』遊戲(《絕地求生》)為例,比賽可容納一百名選手同時比賽,故需要十名至二十名電競導播,同時間監測不同區域的比賽情況,從中挑選最精采的畫面。」

 

 

他指,「如果是『斷job計』的話,電競導播每日可賺二三千元。有電競活動試過出價六萬元,聘請一名導演負責四天的直播工作。行內亦有公司in-house(內部)請導演,月薪一般有數萬元。」

 

 

增聘三倍人手 辦逾百場賽事

Cyber Games Arena(CGA)近年主力舉行大型電競比賽,包括香港電競節(E-sports Festival HK)、英皇電競菁英盃等,身兼香港電競總會主席、CGA行政總裁周啟康指,該公司正開拓新業務,將增聘三倍人手,包括賽事規劃、市場推廣、直播技術人員及電腦程式員等職位,以舉辦逾百場綫上綫下電競比賽。

 

 

周啟康表示,負責直播的導播要很熟悉遊戲及相關術語,掌握不同遊戲角色的技能及特點,並追蹤選手的行動,並在賽事之間的「過場」時間,即時配上比賽數據,「例如加插一些animation(動畫),令畫面動感化,以簡單易明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觀看。」

 

 

他坦言,目前最難聘請有經驗的電競導演及導播,「市面上有懂打機的人但欠缺導播技能,又或者掌握相關技術者卻欠缺遊戲知識,所以現職直播技術人員大多經由朋友介紹。」他指,導播及導演薪酬待遇視乎其經驗及能力,「全職導播的月薪由一萬二千至一萬八千元不等,全職導演的月薪則由二萬元至三萬元不等,「如有籌辦活動經驗,又對聲畫製作有認識的人士,我們都會考慮聘請。」

 

 

市面亦缺乏有經驗的電競賽事規劃人才,他說:「有event planning(活動籌劃)工作經驗者,懂得如何統籌活動,但未必掌握電競比賽的流程,例如在賽事與賽事之間的break time(空隙時間)應該做甚麼,所以我們須要培訓他們成為電競賽事規劃人員。」

 

 

出戰職業聯賽 一綫選手月賺五萬

英皇娛樂集團覷準電競市場商機,去年「踩過界」成立「英皇電競」,邀請香港首位「英雄聯盟」世界冠軍劉偉健(Toyz)加盟成為戰隊總監,帶領旗下兩隊電競職業隊伍。

 

 

經營電競隊的收益往往來自贊助商,例如球衣等廣告贊助費通常以萬元起計,英皇電競業務總監張焯然表示,英皇電競戰隊G-Rex目前已獲四家公司贊助,每年贊助費金額合共過百萬元。

 

 

市場上電競選手的身價通常與表現掛勾,英皇電競戰隊卻行受薪制,據悉,旗下女子戰隊選手的月薪均達五位數字,與大學畢業生薪酬相若。英皇電競戰隊G-Rex總監Toyz指,台港澳職業聯賽(LMS)二綫選手月薪可達一萬三千至一萬六千港元,一綫選手更可月賺逾五萬港元。

 

 

在亞洲地區中,內地及韓國的電競市場較龐大,配套相對完善,電競選手的薪酬待遇也水漲船高,Toyz表示,LMS的薪酬待遇跟內地無得比,「內地有名氣有實力的選手年薪過千萬。」

 

 

網吧轉型電競館 聘電競經理

本身經營網吧的陽光網絡去年斥資四百萬元,將網吧轉型為電競館MS Arena,提供電競級鍵盤、滑鼠及熒幕等裝備,同時推出場地租借服務。陽光網絡行政總裁楊嘉柱表示,轉型職業化網吧後,不時會舉辦中小型電競比賽,故須聘請電競經理、直播技術員、賽事評述及女主播等。

 

 

楊嘉柱指,電競經理的工作要「一腳踢」,除了負責策劃電競比賽外,亦要管理現場燈光、音響,以至直播拍攝及剪接,「電競經理薪酬的range(範圍)都幾大,由一萬五千至數萬元不等。」他表示,該公司現職的電競經理本身從事網站管理工作,對電腦技術及系統管理有一定認識,「我們歡迎有電腦科學背景,及對直播程式有研究的人加入。」

 

 

他表示,該公司正發展直播經理人業務,發掘有潛質的女主播加盟,「電競女主播須要熟悉遊戲玩法,負責遊戲解說、評述與網友粉絲互動等工作。全職女主播的月薪則由一萬元起跳,視乎其能力及工作時間而定。」

 

 

他又指,除了以電腦遊戲進行比賽,電競比賽亦會使用到console(手制)及採用手機遊戲形式,因此,該公司將會投放更多資源於手遊業務,例如劃分區域做「手遊區」,並舉辦更多手遊賽事。

 

 

聘請台灣教練 進行軍訓式訓練

全港目前只有四間電競館,為選手提供電競訓練場地,由鍛匠電競(Forger Esports)開設的「香港電子體育館」便是其中一間。除了營運電競館,該公司亦有經營一隊電競隊伍,鍛匠電競創辦人劉天駿表示,業界缺乏專業的電競教練,「市面約有二百名自稱『電競教練』的人,而事實上,有能力培訓職業選手的教練只有約十位。」

 

 

鍛匠電競旗下的女子電競隊共有六位成員,全是全職電競選手,目前由台灣教練帶領。劉天駿指,教練要負責團隊訓練,帶領隊員打贏比賽,或須為隊員提供心理輔導,「現役的教練來自台灣,平日會遙距訓練選手,月薪達二萬港元,薪酬待遇與中級行政人員相若。」

 

 

至於選手薪酬待遇方面,零比賽經驗的初級選手的起薪點約是八千元,普通選手月薪約是一萬元,一星期須接受五天的軍訓式訓練,劉天駿說:「選手們每日須要接受十二小時訓練,在比賽前須要加操,每星期進行七天訓練。」

 

 

他又指,在電競團隊中,戰術分析師的工作舉足輕重,「分析師須負責比賽前期準備工作,賽前分析對手及隊員的表現,為隊員選擇合適的角色。分析師的薪酬由數千至萬多元不等,視乎經驗及能力。」

 

 

研夥VTC 辦職業先修課程

要全面推動本地電競業發展,先要培訓相關人才投身行業,惟現時仍未有獲政府認可的正規電競課程,只靠業界自己培訓人才。於2016年成立的電子競技學院(The ESports Academy),與多家社福機構、中學及大專院校合作,推出電子競技選手培訓課程及電競主播班,目前收生達一百人,年齡由十三至四十歲不等。

 

 

電子競技學院創辦人兼課程總監方俊謙表示,該學校的營運模式類似補習社,目前收支平衡,但難以聘請合適的電競課程導師,「香港電競圈子小,要聘請職業選手做導師有一定難度,因為『打機叻』不代表懂得教書。」該學校的現職教師有十人,全職及兼職各佔一半,方俊謙指,「全職教師可獲萬多元月薪,而兼職教師的收入則是跟學校『拆帳』。」

 

 

為了培訓職業電競選手,電子競技學院正與職業訓練局(VTC)等多個教育機構洽商,研究合辦電競職業先修課程,方俊謙指目前仍未有推出相關課程的時間表。而該校下月將推出新課程,包括戰隊管理、電競市場學等課目,他表示,「希望學生了解職業電競選手以外的出路,例如主播、戰隊管理人、戰略分析師等。」

 

 

數碼港擬花五千萬 培訓電競人才

 

數碼港獲政府撥款三億元,其中一億元用於推動電競業發展。數碼港初步計畫將一半資金用於場地、舞台等硬件上,另一半資金則用於支援及培訓選手等軟件上。數碼港企業發展總監林淑芬表示,要推動電競產業發展,有賴各界合作,「電競除了比賽本身,遊戲開發、網上直播串流等同樣涉及科技,需要相關的科技人才加入。

 

 

至於籌辦電競比賽方面,她指需要專人負責活動統籌,「例如本身有籌劃活動經驗的人才,可為電競比賽尋找合適的贊助商。」她表示,數碼港目前正與電競業界商討發展電競館及人才培訓的計畫,「初期研究工作會交由現有員工跟進,暫時未有計畫聘請電競業人才。」



相關: 電競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