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石澳村原居民李威宏 一個島鎖住一份情

石澳村原居民李威宏 一個島鎖住一份情

  • 21 Nov 2023
李威宏指,石澳村的鄉情不是朝夕建立,每次風災雨劫,村民都挺身而出。
李威宏指,石澳村的鄉情不是朝夕建立,每次風災雨劫,村民都挺身而出。
李威宏指,石澳村的鄉情不是朝夕建立,每次風災雨劫,村民都挺身而出。
李威宏與志同道合的村民成立「石澳文化保育協會」,保留及傳承古村文化。
李威宏指,石澳村的鄉情不是朝夕建立,每次風災雨劫,村民都挺身而出。
石澳不但是港人「後花園」,更是旅客打卡熱點。

一場世紀黑雨令石澳村塌路、斷網,如同孤島,也令這個逾二百年歷史漁村再成為全港焦點。石澳村原居民李威宏近年成立「石澳文化保育協會」,保育古村文化,亦見證今次黑雨中,村民一如既往互助自救,為老弱村民送食物,又協助撤離。他指,村民見慣風災雨劫後的塌樹塌山泥事故,惟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把石澳蹂躪得如同廢墟,他與協會於網上召集村民清理,意外喚來全港關注,逾千市民自發協助,讓他深切感受到各界對石澳愛護有加,亦讓他決心把古村的文化習俗傳承延續,特別是今日罕有的濃烈鄉情。

 

重提這次黑雨斷網塌路事件,李威宏指石澳道塌路絕非新鮮事,二十多年前在學生時代已曾經歷,只是當時未有報道。他憶述,當時維修長達數星期,期間有小巴代替巴士,由柴灣港鐵站接村民到土地灣意外現場,村民下車徒步行過地陷處,轉乘另一輛小巴回村。今次黑雨演變成全港大事,他指全因塌路壓毀地底光纖及電話綫,連帶網絡及固網電話中斷一日,其後手機網絡亦斷續停頓兩日,被困市區的村民聯絡不到家中長者及妻兒,焦急不已,幸最終當局緊急施援,化險為夷。

 

石澳村是「雜姓村」,六個主要姓氏的原居民自先輩互相通婚,李說,「大部分村民打埋算盤都是親戚,農曆新年就在村內拜年」,大家既是街坊街里,亦是親朋戚友,早習慣多留意長者或獨居村民。斷網的日子,石澳被形容為「孤島」,但他指村民並不孤獨,彼此奔走相告,互通消息,又自發探望長者或獨居村民,為其送食物、了解有否缺少藥物,並代致電親友報平安;唯一可接收網絡的石澳後灘更擠滿人,常常見到村民飛奔往返後灘,代人報訊傳話,十分忙碌。有長者需撤離,年輕村民更是義不容辭協助運送。

 

村民無私互助 人情味濃烈

在這條有二百年歷史的漁村,村民昔日駕小船捕魚為生,今日仍有人駕機動舢舨出海捕魚為樂。斷網塌路的日子,有村民自發駕舢舨到柴灣、小西灣接人回家,甚至接載搶修光纖及固網電話的工作人員到來;回來的村民亦為自己及鄰居親友補給麵包、菜蔬及罐頭等糧食。李引述村民指,當時有八十人的電影攝製隊亦被困村內,村內餐廳沒有臨時加價,自發加班為村民及攝製隊解決三餐,更創下「一日內用完三百隻蛋」的紀錄。他說,一幕幕無私互助畫面,對比日漸冷漠的城市,更顯小村濃烈人情味彌足珍貴。

 

現年四十歲的李威宏是石澳村原居民,視這個小漁村為家鄉。他透露,石澳居民一直以來習慣分享食物,因村內無超市及便利店,眾人習慣儲糧,有人會把所植的菜蔬或釣得的魚獲分贈鄰居,有時更一起吃火鍋,「你出肥牛,我出貢丸」。他指,石澳的鄉情不是朝夕建立,正如他跟同齡村民一起長大、一起上學,放學後一同到沙灘游泳,大家是同學、朋友,也是親戚,而父輩、祖輩間亦「從小玩到大」,彼此感情深厚,親情及友情交織,延續世代。

 

成立保育協會 留下歷史見證

李與數名村民在2017年成立「石澳文化保育協會」,致力保育該小村的互助文化及濃濃鄉情。他提到,二次世界大戰香港淪陷期間,不少文物散失毀滅,現時年長村民逐漸老去,他與社區中心辦石澳漁民文化展,並和大學合作記錄口述歷史,邀老村民講述早年於石澳沙灘出租布帳營生的軼事,留下歷史見證。

 

近年每次風災雨劫,村民都挺身而出,早前颱風「蘇拉」及「小犬」襲港,十多名村民自發巡村,皆因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對石澳帶來歷來很大傷害,適逢天文大潮,狂風巨浪淹沒整個沙灘,垃圾沖上岸成垃圾山,連地標的石澳文新學校亦損毀,唯一慶幸是未釀人命傷亡。

 

眼見石澳如同廢墟,他及協會成員心如刀割。垃圾於烈日下腐爛發臭,衞生堪憂,協會遂決定於網上號召村民清理,「當時籌備三小時便決定行動」。他憶述當時發出訊息前心情複雜,因為「一㩒掣就好麻煩」。當晚協會一眾幹事印製通告,並在巴士站及沙灘貼箭嘴指示,劃分工作區域及登記處。翌日逾千名市民響應到來協助,協會的facebook社交帳號一夜多了七百個讚,令他喜出望外。他指,當時全村居民出來清理,「年輕人鋸樹,長者買來飲用水,士多捐水,附近餐廳又送薄餅。」由於欠工具,他們戴上勞工手套,拿着廢棄燒烤網及膠筲箕,便去過濾沙灘的發泡膠粒,其後有熱心人送來電鋸及挖泥機,清灘行動持續一個多月,往後每星期都有市民前來,令他深深感謝市民對石澳的愛護。

 

疫情尋8000口罩派村民

三年疫情,又是另一場考驗。2020年全港鬧口罩荒,他與協會幹事幾經辛苦找來八千個口罩,向全村村民派發,並於巴士站放置一盒口罩,供上班時忘記帶口罩的村民應急使用。疫情期間,村民輪流染疫,他笑言石澳的鄉情再次體現。當疫情來襲,染疫村民輪流隔離,鄰居自發提供三餐,大家都樂意互相幫忙。

 

距離筲箕灣半小時車程的石澳村,極具歐洲小鎮風情,一直是港人後花園,近年更多了旅客到訪,特別是周日假期巴士常常滿座。除流於表面的電影場景及打卡熱點,李威宏盼望能加深下一代及市民對石澳的認識,「希望能將石澳的起源及一代一代的先輩故事,以及濃濃鄉情延續下去。」

 

身兼多職不忘保育工作

冀為孩子播下種子

李威宏身兼三職,日間是餐飲公司管理層,回家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然後是投入石澳文化保育協會的義務工作,剛過去的9月更忙個不停,因為颱風「蘇拉」及黑雨災情,令石澳年度盛事「水上嘉年華」兩度延期。他憶述,嘉年華舉行前的早上,一班中外小童自發撿拾石塊「清灘」免令參加者受傷,令他感動不已,深信石澳的鄉情能延續下去。

 

他指,早年未流行文化保育,導致石澳村文化傳承出現斷層,急須補缺,以「水上嘉年華」為例,童年時叔父帶他去參加,「除了水上拔河,當年還會用浴缸當船划」,玩樂中結識童年好友,度過青蔥歲月。其後他從外國學成回來,結婚產子,現時他亦帶子女參加,希望「水上嘉年華」能延續下去。

 

李威宏是行動派,他認為最重要是給孩子播下種子,啟發興趣,因此每年協會舉辦新春派福袋、元宵搓湯丸及猜燈謎等不同活動,既凝聚村民,亦讓孩子學習敬老及中華文化,潛移默化引領他們關顧村內事務,「希望孩子由參加活動、當義工,到長大成年接棒。」石澳村與附近的石澳高爾夫球會息息相關,他笑說不少年長村民都自稱「球技了得,桿桿『小鳥』」,近年協會在沙灘旁的小型高爾夫球場舉辦親子高球賽,讓爺爺、外公與孫兒報名參加,讓長輩尋回童年回憶,更能向乖孫展示球技同樂。



相關: 石澳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