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港隊飛魚鄭莉梅 寄語大眾正向迎挑戰

港隊飛魚鄭莉梅 寄語大眾正向迎挑戰

  • 15 Dec 2023
鄭莉梅(左)和Simon(右)希望公眾明白游泳的重要性,並透過慈善賽籌款讓基層得到習泳機會。
鄭莉梅(左)和Simon(右)希望公眾明白游泳的重要性,並透過慈善賽籌款讓基層得到習泳機會。
鄭莉梅(左)和Simon(右)希望公眾明白游泳的重要性,並透過慈善賽籌款讓基層得到習泳機會。
鄭莉梅(右一)在杭州亞運會女子「4 x 100米」自由泳接力賽勇奪銅牌。
鄭莉梅(左)和Simon(右)希望公眾明白游泳的重要性,並透過慈善賽籌款讓基層得到習泳機會。
鄭莉梅(前排左二)在中大修讀碩士課程,研究學習游泳對移民、外傭的心理影響。

10月結束的杭州亞運,港隊勇奪五十三面獎牌凱旋而歸,披上港隊戰衣近十年的游泳代表鄭莉梅(Camille)也是功臣之一。她坦言,自小單純喜歡待在水中,惟長大後開始習泳遇上競賽,曾令她忘記快樂的根本而迷失,慶幸於2018年亞運戲劇性取得混合泳接力銀牌,與隊友相擁一刻重拾信心,讓她學懂體能以外更要強化心理質素。近年,Camille除了劍指奧運資格,亦不遺餘力宣揚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更第二度參與環游香港島的慈善游泳接力賽,只希望向大眾分享運動員的正向心態,為香港人打氣。

 

穿着休閒服的鄭莉梅(Camille)從遠處走近,跟記者一同步入海旁咖啡廳享受恬靜的時光。眼前的「甜姐兒」一邊喝咖啡,一邊娓娓道出每日規律的行程,「六時半就起牀,七時許開始早課,每次游兩小時 …… 有時一天有兩節訓練,還要健身,所以每天訓練四至六個小時吧!」她還會抽時間做瑜伽或普拉提,但仍樂在其中,「比起嚴格的工作時間,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

 

成為本港游泳代表隊的核心成員,Camille的成長路也不平凡。她說,自小便愛待在水中,喜歡被水環抱的感覺,「無論是游泳池、海洋,都是讓我快樂的地方。」直至九歲移居北京,她在體育課時被教練選中加入泳隊,才初嘗游泳競技的滋味。游泳點綴了她的童年,使她的日常充滿自信,更帶她到海外學習及訓練,最後登上奧運舞台。

 

Camille是台法混血兒,生於香港,居於北京,再到美國升學,雖然與多個地方結下不解之緣,卻依然情歸香江,「游泳把我跟不同地方聯繫,我在香港點燃起對游泳的熱情,很榮幸能夠代表香港!」她深信,許多混血兒也曾有身分認同的疑惑,「父母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哪裏才是家?」在她心中,香港是使其游泳種子萌芽的福地,故一直把香港視為根源,希望能披上港隊戰衣。

 

由2008年在北京「水立方」欣賞游泳比賽,至2016年首次出戰奧運,Camille坦言,啟程前往里約熱內盧「圓夢」的心情仍然記憶猶新,「踏上飛機那刻感覺很實在,我正在實現夢想!不論比賽表現如何,也是對我多年來的犧牲、紀律和努力予以肯定。」然而,奧運後的Camille迷失自我,不論身心也疲憊得支離破碎,「我突然想,拋開游泳後我是誰?我該怎麼辦?甚麼才能使我快樂?」

 

雅加達亞運尋回游泳初衷

她指,當時開始思索游泳以外的寄託,毅然遷回香港居住,期間經歷傷患困擾,直至2018年雅加達亞運,Camille與隊友出戰「4 x 100米」混合泳接力,才為她解開愁緒。她憶述,接力比賽在最後一天,大家早已疲於奔命,只好咬緊牙關拼命一搏。賽後港隊飲恨做「梗頸四」,但位列三甲的中國隊及韓國隊先後因為搶跳犯規而被取消資格,港隊因而戲劇性取得銀牌。四名女將喜極而泣,場面動人,感動不少觀眾。她直言,該次比賽讓她找回游泳的初衷,也延續她對游泳的信心,「運動讓我能夠與隊友分享一切,友誼、刺激感,都是我辛勤得來的回報。」

 

此後,她把大學專修心理學的知識實踐,開始正視心理警號,「我盯着泳池的底部靜默,該如何保持動力和紀律?當撇開訓練和比賽,生活如何繼續向前?」她指,運動員的生涯有教練和隊友支撐,但退役後一切會消失,面對重投社會的精神壓力。她直言,以往只專注於肉體上的肌肉訓練,近年終學懂鍛煉思維,「讓腦袋跟身體一樣變得強壯!」

 

「不斷尋找創意方法保持動力」

Camille指,運動員每周必定健身,也應花費時間鍛煉及增強「心理肌肉」。她說,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處理壓力是個人化的事,有些人會喜歡看電視放空、演奏音樂和畫畫,而她也花了長時間弄清楚有效紓緩壓力的「專屬秘訣」,「多年訓練讓我達至現時水平,的確毫不容易,為了繼續前進,要不斷尋找創意的方法來保持動力。」

 

後來,她在中大修讀碩士課程,研究和撰寫有關學習游泳對移民、外傭心理影響的論文,在參加焦點小組活動時,機緣之下認識慈善組織「Splash Foundation」並成為大使。她指,過程中得知近50%港人不諳水性,當中大部分是女性或來自基層,而該組織透過賽事籌集教學基金開辦免費游泳課,讓更多人得到習泳機會,甚具意義。Camille分享,「水」也能化成危險的載體,其妹妹小時候也差點意外遇溺,與死亡擦肩而過,使她自小明白學好游泳是「親水」的首要條件,「我很早就意識到游泳的重要性,要出於安全考量去學習並視之為生活技能。」

 

致力消除心理健康污名化

去年,她首次參與組織舉辦的慈善比賽,與五名女生組成「全女班」接力環游香港島,最終以十小時五十九分鐘五十五秒完成四十五公里旅程。她分享,清晨兩點下水作賽,加上一段賽道波濤洶湧,確實令她稍有膽怯,但不同年代的港隊代表集結令她為之一振,「未能在港隊與他們競爭,但在比賽中可以!」此外,同場也有游泳年資較淺的泳手,使她既驚訝又佩服,「有參賽者才剛學懂游泳一年,也要挑戰自我進行環島游,我不禁替她捏一把汗!」

 

經歷里約及東京兩屆奧運會,Camille劍指明年巴黎奧運資格,有望成為「三朝元老」之餘,盼以香港代表身分在母親家國出征,別具意義。除此以外,她保持對外宣揚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在今年初跟另外兩名港隊奧運泳手歐鎧淳和楊珍美成立關注精神健康的專頁「Mind the Waves」,致力消除心理健康的污名化,「希望透過分享運動員心態,讓港人明白他們有能力應對任何壓力和挑戰。」她寄語大眾要相信自己,「讓周遭都是支持自己、挑戰自己、鼓勵自己的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游泳好手Simon成立「Splash」 

助市民享受水的樂趣 席間還有另一名游泳好手Simon Holliday,他比Camille有更豐富的長途泳經驗,曾經橫越英倫海峽、從香港游到澳門,亦是首位獨自完成香港環島游的泳手,一切皆為慈善。

 

來自英國的Simon,過去十多年間創出多項長途泳創舉。他指,香港有豐富水資源,人們可以在開放水域游泳,更有完善的公共游泳池網絡,但上述眾多可用的資源卻沒有跟城市人連結起來,故「Splash」透過不同環海泳活動籌款後,連繫地方和渴望學習游泳的市民,為有需要的社群提供免費習泳機會。「Splash」成立至今已令超過六千人學懂游泳。他希望,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享受水的樂趣,包括低收入家庭、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孩子及外地勞工。



相關: 鄭莉梅, 運動員, 游泳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