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流失大 院舍聘外援 「掛單護士」衍生醫療隱憂
隨著本港人口老化,醫療服務需求急升,護士人手嚴重供不應求。有醫護界人士指,公營醫院護士工作繁重,加上醫管局政策失衡,很多新入行護士累積幾年經驗便離巢。不少安老院舍亦因資源所限,工作須通宵輪更、晉升空間有限,被年輕護士視為「職場踏腳石」,人手流失問題同樣嚴峻。為填補人手,不少醫療機構依靠中介公司轉介「掛單護士」充當臨時外援,但質素參差,對護理安全帶來隱憂,一旦出現醫療失誤,「掛單護士」、中介公司及護理機構三方均要承擔法律風險。
雖然近年醫管局聲稱已採取多項措施紓緩人手緊張,護士人手亦持續增加,由2011至2012年度的二萬一千名,升至2013至2014年度的近二萬三千名,但據護士協會早前公布的調查指出,約有七成八的公營醫院護士認為病房護士人手不足。公營醫院護士與病人的比例為一比十一,嚴重超出國際標準的一比四至六。病人互助組織聯盟發言人曾建平指出,護士人手不足問題的確比想像中嚴重,「這個比例已經很保守,有病房甚至達到一比十二、一比十四。」一名護士每天須處理十二至十四名病人,工作繁重,容易拉低整體醫療質素,對病人安全構成隱憂,「每一宗醫療事故也有其原因,我們認為多少與護士人手不足有關。」
他認為,本港人口老化,長者醫療服務需求急升,不但扯高護士人手需求,加劇護理機構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更導致私院、安老院舍及復康中心,與公院互相競爭人手,公院「一路請人,一路走人」,長期面對「流血不止」的人手流失問題。
資深護士離巢覓轉機
身兼香港護士協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生服務界)李國麟表示,私院一般會「睇?食飯」,若接收病人達到病?數目上限,會拒絕接收新症,保持護士與病人的比例均衡。社福機構安老院舍方面,若遇到護士與長者比例達到社署規定的一比六十,亦會「收手」,不再接收新院友。
相反,他指公院因須保證廣大市民得到適度的護理服務,即使是高峰期亦須「無止境地」接收病人,病?數目大增,卻沒有機制靈活調節護士人手,令他們工作壓力大增,加上公、私營醫院護士薪金相若,入行三年的月薪約二萬六千元至二萬九千元,公院待遇並沒明顯優勢,令護士更沒誘因留下。他說:「一言蔽之,公院的人事政策趕人走。」公院面對人手流失問題,主要靠招攬護理學科畢業生補充,但因工作繁重,年輕護士於公院累積三數年工作經驗後,便紛紛跳槽到工作較輕鬆的私院。
除了私院須聘請大量護士外,長者日間中心服務亦需要不少資深護士,進一步搶去公院人手。基督教靈實協會長者社區服務(二)營運總經理周麗如表示,協會日間中心所聘請的護士都具備豐富經驗,須獨自進行家居上門護理服務,應付長者各種護理需要,資歷淺的護士難以擔當,「我們的護士八成都富有經驗,不少人因為公院工作太辛苦、太忙而跳槽過來。因此中心不用大花成本刊登招聘廣告,便能接收從公院流失的護士。」
另一邊廂,安老院舍亦聘用不少護士。政府定期撥款給資助安老院舍招聘護理人手。李國麟透露,有院舍為節省開支,將原本用作聘請註冊護士的款項,轉而集中聘請剛畢業、薪金水平較低的護士學校登記護士畢業生。
有安老院舍負責人指出,院舍服務對象局限於長者,年輕護士難以擴闊護理工作的涉獵面,有礙往後發展,因此僅視安老護理工作為「職場踏腳石」,一有機會便會「跳槽」到其他護理機構,院舍亦沒能力挽留。此外,具數年工作經驗的登記護士修讀課程後,可轉做薪酬待遇較高的註冊護士,但院舍的職位層次少,未能提供足夠晉升職位,促使護士流失到其他護理機構,另覓晉升階梯,加劇護士流失問題。
「零雙非」護士回流 紓緩人手不足
安老院舍護士須輪更通宵工作,靈實坦言這令他們在招聘上出現明顯困難,但靈實專業進修學院校長梁文英表示,這三年來情況已有所改善。她估計因去年政府實施「零雙非」措施,私家醫院婦產科減少聘請護士,令不少護士回流至安老院舍等護理機構。靈實協會人力資源部助理經理馬坤慧說:「三年前於報章刊登求職廣告,久久沒有回音,現在招聘護士明顯較順暢。」但她們強調,不肯定雙非措施與護士人手上升存在必然關係,並稱護士人手不足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公院護士人數及流失率
年度 流失率 護士總人數
2013/14 4.7% 22,759
2012/13 4.9% 21,816
2011/12 5.2% 20,901
資料來源:醫管局
流失率高 「掛單護士」湧現
不少護理機構面對極大的流失率,招聘出現嚴重困難,坊間逐漸衍生出一些中介公司,向出現人手短缺的院舍提供臨時護士。中介公司按機構的要求,從檔案庫中尋找條件適合的護士,再向機構報價,分派工作,薪酬以時薪計算。李國麟指,這些中介公司統稱為「私家護士社」,有意當臨時工的護士會「掛單」其中,等待條件合適的工作,兼職期由數日至數月不等。有中介公司指出,他們的「貨源」包括已退休、需照顧小朋友及厭倦當全職的護士,聘用模式全為自僱。
社福機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總監鄭子通表示,由於護士流失率太高,他們偶然會通過中介公司聘用「掛單護士」工作數日至一個月,以填補全職護士放大假及流失期間的人手空缺。
他透露,通過中介公司聘用一名登記護士工作一天共八小時,成本約為一千二百元至一千三百元;註冊護士為一千四百元至一千六百元,各家中介公司的價錢會有明顯差別。他強調除了價錢,過去服務紀錄也是考慮重點,由於「掛單護士」不熟習院舍環境,又不清楚長者身體狀況,服務質素往往會較全職參差,「比較複雜的工作,都未必交會交給『掛單護士』處理,唯有?註冊護士看緊一點。」
激發醫療糾紛 人手問題未解決
「掛單護士」不像全職護士般,須經過面試才獲聘用,醫療機構較難詳細了解他們的工作背景及經驗,加上「掛單護士」與中介公司或護理機構並無僱傭關係,工作責任感較低,對護理服務安全產生一定隱憂。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部分「掛單護士」其實是全職護士,趁更期一兩日假期空檔找兼職,「有護士連續數日返夜更,第二朝放工便走去做兼職,接?再回到全職工作,這必定影響雙方護理機構的服務質素。」他認為,照顧病人的護士經常轉變,令病人及護士間難以建立互信,容易對護士產生不滿,惹起醫療糾紛。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發言人曾建平表示,在整體護士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中介公司理應同樣面對尋找「掛單護士」的困難,他批評這現象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及「臨急抱佛腳」的權宜之計,既不能穩定地增加護士人手,亦無助根本解決本港全職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擔心若情況持續,無法保障及提升護理服務質素。
發生醫療失誤 三方皆難卸責
「掛單護士」只為賺外快,每次工作地點不一,工作又不需長期向中介公司或護理機構負責,服務質素難免較參差,萬一因人為失誤發生醫療事故,容易衍生法律責任爭拗。雖然「掛單護士」不屬於中介公司或護理機構的員工,但不代表雙方不須負上任何民事法律責任。李國麟表示,出事的護士「一定有事」,隨時被「釘牌」或被病人及其家屬控告。
大律師陸偉雄亦說:「中介公司既代表護理機構,又代表『掛單護士』在薪酬上討價還價。除非中介公司提供的服務不收費,一收費就代表雙方的權益,當中隱含法律責任。」他指出,就算中介公司、「掛單護士」及護理機構三方簽署免責條款,亦不代表「寫甚麼都得」,中介公司於人為醫療事故上仍有一定的法律責任。
律師梁永鏗則認為,護理機構須負上無可推委的法律責任,「『掛單護士』去到一個護理機構,仍須遵守機構的工作守則,如派發藥物及照顧病人的程序及方法,須有如護士長的管理人員監察整個護理工作,確保安全。」他認為,護理機構有責任提供完善的護理監察系統,以確保所有護士按照安全守則工作,若「掛單護士」造成人為醫療失誤,護理機構不能以其非屬下員工為由,逃避法律責任。
公院護士職級薪酬表
護士職級 薪酬(港元)
總護士長 73,525 - 86,440
部門運作經理 57,275 - 70,490
高級護士長 57,275 - 70,490
顧問護師 57,275 - 70,490
病房經理(精神科) 43,120 - 57,275
病房經理(普通科) 41,195 - 57,275
資深護師(精神科) 43,120 - 57,275
資深護師(普通科) 41,195 - 57,275
註冊護士(精神科) 26,985 - 41,195
註冊護士(普通科) 24,450 - 39,345
登記護士(精神科) 17,485 - 35,930
登記護士(普通科) 15,410 - 32,760
資料來源:醫管局
東華申政府資助 開辦護理課程
目前業內對護士需求急切,一些本地專上院校亦為此開辦護理課程,協助解決人手荒問題,其中東華學院正尋求政府資助,開辦護理課程。
東華學院署理校長馮玉娟強調,護理課程是政府資助目標之一,該校現行的全日制健康科學榮譽學士(主修護理學),已獲護士管理委員會認可,課程內容毋須修改。她相信,若政府通過資助計畫,定能吸引不少學生報讀,畢業後投身護理界,有助解決業界人手短缺問題。
香港科技專上學院亦透露,將開辦培訓登記護士為主的高級文憑課程,由護管局前主席汪國成擔任「軍師」。汪國成解釋,與坊間院校課程相比,該校新課程將更著重臨床經驗,由淺入深讓學生鞏固知識。課程中有約十周實習,最後兩周會由老師跟進同學的進度,要求同學反思實習的得益及困難,並針對學生的弱項重新教授。
汪又認為,目前登記護士的空缺比註冊護士多,「有朋友年老時才當登記護士,原因是其安老院的登記護士不足。」此外,登記護士因資歷所限,難以在大醫院升職,反而能在安老院中,擔任經理等職位,故汪期望,通過培育登記護士,減輕註冊護士的工作量,同時能大範圍地為社福界服務。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