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新聞

主頁 > 主題新聞 > 研快測香蕉傳染病 中大基因工程隊奪獎

研快測香蕉傳染病 中大基因工程隊奪獎

  • 20 Jan 2020
  香蕉是全球生產量及消耗量最高的生果,亦是非洲人的主要糧食,中文大學基因工程隊伍眼見香蕉一旦感染細菌,便因無藥可醫而死亡,且極易造成大規模感染,有機會令香蕉絕種,用半年時間成功研發快速檢測方法,能於感染初期測出香蕉傳染病「香蕉細菌性凋萎病(BXW)」的病源,以防細菌流入別國及提早作處理,減少農民損失。研究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獲金獎。

  來自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學院及生物醫學學院的十二名學生,組成基因工程隊伍,隊長之一的梁曦文指,團隊因一種香蕉傳染病BXW近年在非洲肆虐,嚴重影響當地糧食供應及農民生計,若受感染的香蕉外銷至不同地區,更會造成全球性爆發,令基因排序相似的人工栽培香蕉絕種,故萌生研發有效檢測工具的念頭。

  梁曦文指,翻查文獻及拜訪國家香蕉改良中心,得知BXW是由野油菜黃單胞菌引致,潛伏期最長可達兩年,難以憑肉眼發現「病徵」,且能憑空氣、水、動物、農具等媒介傳播,當蕉樹出現肉眼可見的枯萎、樹幹流出濃液時,已病入膏肓,亦代表周遭的蕉樹已受感染,因該病無藥可醫,故只能採取感染控制措施,包括燒毀整片農田。

  野油菜黃單胞菌之間能通過擴散訊號因子(DSF)進行溝通,另一隊長周昊哲指,團隊改造大腸桿菌的基因,令其能製造出可偵測DSF的聚合蛋白,以建立一套訊號傳遞機制作「多重關卡」,「當『關卡』中所有蛋白都偵測DSF時,大腸桿菌便會釋出紅色色蛋白,令測試溶液變為紅色,預計需時十六小時。」

  周昊哲指,相較同類研究中,大腸桿菌在沒有DSF時,仍會釋出紅色色蛋白,團隊研製的檢測系統更為準確,亦更為敏感,可在DSF濃度較低,即細菌感染初期,便成功偵測,可製成便攜式工具,供農夫及邊境檢疫部門使用,以及早發現香蕉受感染,阻止擴散到別株蕉樹,甚至別國。

  團隊以這種快速檢測方法參加「iGEM2019」,在來自全球各地共三百五十三支大專及中學隊伍中,榮獲金獎,是唯一獲金獎的大專團隊,亦是中大在該項賽事第六度獲金獎。梁曦文指未來會與周昊哲及另一隊長伍曉雅作進一步研究,冀撰成研究報告,投稿科研期刊。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