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受訪學校認同 電子教學助自主學習
電子學習已成教學新常態,有機構為了解中學推行電子學習的情況及師生評價,於三至五月期間,以問卷訪問逾一千名中學生及逾一百所學校,結果顯示,八成受訪學校認同電子學習有助鼓勵自主學習,但只有四成一學生表認同,另外有近兩成學生認為電子學習沒有任何效果;研究團隊相信與學生認為電子學習缺乏學習氛圍,以及貧富差距導致設備未能應付有關。
由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因應電子學習在疫情下,由輔助教學的工具轉為主要授課方式,進行「加強支援電子學習的發展」研究,於三至五月先後通過問卷及訪談,成功訪問一千零三十九名中學生、一百二十二所學校及五名專家和教育工作者,以了解各校目前推行電子學習的情況、條件及評價。
調查發現,疫情下學校及學生使用電子學習的頻率增近兩倍,學生平均使用電子學習的時間由以往的一點九小時,大增至四點七小時,但受訪的學生及學校,對電子學習的信心一般,以十分為最有信心、一分為最沒有信心計,平均分僅六點六及五點六。
成效方面,分別有八成及四成一學校及學生認同有助鼓勵自主學習,惟有一成八學生坦言「沒有任何效果」;而缺乏學習氛圍,是學生進行電子學習時面臨的首要困難。領導團隊的教育組召集人張樂芹相信,學生面臨困難,加上貧富差距導致居住環境和設備未能應付所需,是部分學生認為沒有成效的原因。
調查又發現,三成四受訪學校指教職員未能有效管理學生進行電子學習的進度、近三成教職員使用電子工具教學有困難;此外,受訪學校認為在停課期間進行電子教學,對教職員造成壓力,平均分為六點四分。
調查又指,過往學生年級愈高,使用電子學習的比率愈低,研究團隊成員鄭煦喬指,這與考評制度仍是以紙筆為本有關,建議教育局成立專責小組,規劃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包括檢討與課程,特別是新高中課程與電子學習的相容性、加強教師培訓、增設資訊科技統籌主任編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