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PDF
網上揭頁版
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

 
 
 
目錄 < 返回首頁
夢想實驗室 探索事業無限可能
暗中發亮 陳衍泓
拆解病因 堪稱中風救星 黃家星
夫婦拍住上 教做「永恆花卉」
星級單車導賞遊 倫敦海德公園
公職王 育兒更稱職
砌出LEGO 夢樂園
職場主管的說話影響力
運算思維 大勢所趨
IT 業務分析師 兼具商科知識
新春夢到情人節
平衡了風險 平平的回報
書評
推介課程總覽



碩士 More
MA Design Management, MSc in Programm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HAPE & WMG

Master of HRM
HKBU School of Business

MSc / PgD in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Sc / PgD i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and Transport Logistics
PolyU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 Maritime Studies

深造文憑
Master of Accountancy (MAcc),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Professional Accountancy (PDPA)
CUHK – School of Accountancy

Master of Accountancy (MAcc),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Professional Accountancy (PDPA)
CUHK – School of Accountancy

Master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精神醫學(思覺失調學)深造文憑
HKU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學士
Bachelor programme
SCE HKBU and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Top-up Degree
Bachelor of Business Studies (Hons), BA (Hon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op-up)...
Kaplan Higher Education

學士學位銜接課程
Technologic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ong Kong

其他 More
Cyberport Career Fair 2017
Cyberport

English course briefing seminar
The H.K. Academy of Flower Arrangement

MS Office Training
Welkin

海外升學 More
升學建議
Education UK

升學建議
英聯教育顧問中心

升學講座
Academic Link Overseas Studies Centre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與中風疾病的交戰,早在九十年代初開始,當時他只是剛接受專科訓練的醫生,「在那個年代無論醫生或病人,對中風的態度也是非常消極。」當年,中風的死亡率高達三成,是香港第二號殺手,即使僥倖逃過死亡魔爪,不少病人亦會出現半身不遂、失語等永久傷殘,更有一半患者會在五年內復發。

面對如斯殺手,醫學界當時卻無計可施,黃家星憶述:「醫生見到病人,就只能說:『你真是不幸了。』再給他處方阿士匹靈,病人就可以出院,因為已沒有可以做的事。」縱然苦無對策,全球醫學界卻鮮有中風的疾病研究,他坦言,當時大家對中風的成因及機制的理解有限,更遑論是治療方法。

重大突破
初出茅廬的黃家星,對中風滿腦子疑問,「歐美的醫學教科書說,心臟病是最常見的血管病,心臟病及中風的病人比例是三比一,但我在病房見到的情況,卻剛剛相反。」

直至1993年加入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後,他終於可以着手拆解疑團,並在97至98年間,調查七百名中風病人,發現四成病人的病因為腦內血管收窄,頸血管收窄只有百分之二,推翻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頸血管收窄是中風主要成因的定案,亦證明華人中風的風險,遠較歐美人士高。他就中風成因的研究,01年更獲美國神經學會(AAN)頒發獎項。

堅持自己的研究路,不跟別人走,甚至要比別人走前一步,是黃家星的信念。他說,九十年代很多人從事心臟研究,因為心臟可以進行不同的手術程序,但腦部只要很微細的地方出問題,影響可以很大,為醫生造成不少限制,即使是腦科,關注柏金遜症及癲癇症的也是大多數。他笑言,95年向研究資助局申請中風病人成因調查時,更有人好言相勸,認為申請成功機會渺茫,「怎料我第一次申請就成功,之後兩次有關中風研究的申請,也得到經費。」

不跟前人路向走,堅持另闢蹊徑,不少人視為困難事,黃家星眼中卻有另一道風景,「你可以說我可參考的資料很少,但只要一有發現,都是新事物。」他首次的研究,正是利用九十年代引進的超聲波腦掃描,分析中風病人的成因,「超聲波腦掃描當時是很新的科技,以前要做同一件事,需要插入導管,是創傷性的程序,不是人人願意做。」

他說,近十年中風治療方法的突破,科技亦佔有一重要席位,更不諱言:「科技主宰了一切。」由過去的超聲波腦掃描,到近年擁有高密度磁震掃描技術,醫生現時能掌握病人的血管形態,從而找出高危病人。

華人之光
另外,近年機械人科技發展急速,黃家星亦為此下苦工,期望可以找出新的治療方法,「做研究一定不可以閉門造車,要知道世界發生甚麼事,如果有新科技,一定要掌握其中的技術。」

自98年發現腦血管收窄是華人中風的主要原因,黃家星及其中大團隊在其後的十多年,先後發現中風的機制,是由於微栓子在動脈中流動而成,其後更證實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有助減少中風患者在腦血管內的微栓子數量,令他在去年10月獲世界中風組織頒發「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是首位獲獎的華人。

從事中風的治療及研究二十多年,黃家星數算關於中風的數字,昔日的二號殺手,今日已退居第四,死亡率亦由近三成跌至不足一成;五年內的復發率亦由五成跌至一兩成之間。

希望在人間
他坦言,中風一直是長者最怕的疾病,因為受苦的不止是自己,還有需要長期照顧患者的家人,「面對中風,現在我們可以做的東西有很多,令病人可以重拾希望。」

目前有一成半至三成的中風患者因腦部缺血或腦細胞死亡而導致永久傷殘,中風後的治理,是黃家星目前的研究項目。現時他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脈磁激療法」的臨牀試驗,期望增加患者上肢恢復能力。

他笑言,看着患者在中風後由雙手不能移動,到完成治療後回復九成的活動能力,令他印象深刻,「二十年前無可能想像到的事,今日竟然可以完成,看着病人活動自如的雙手,我興奮的感覺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