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PDF
網上揭頁版
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

 
 
 
目錄 < 返回首頁
專家分享寶貴心得 導引DSE升學路
富衛靠科技突圍 網上投保吸年輕客
洞悉市場需求 打造集「散」地
朝聖威士忌 蘇格蘭高地
千里戈壁覓化石 文嘉棋上演「尋龍記」
木偶奇遇記 - 黃暉
減物斷捨離
玄學家陳定邦 女兒擁玄學慧根
職場Q&A - 建築師專業資格不可少
職場升呢 - QR Code 的潛力
靈巧技能 - 職場以外閒暇時間
個性全面睇 - 暴食症與那些名人們
智富增值 - 壟斷帶來的問題
書評
課程速遞
推介課程總覽



學士 More
2 + 2 大學計畫
Andrews university

Chu Hai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榮譽學士學位
Chu Hai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UK Bachelor's Honours Degree Programmes
CityU SCOPE

高級文憑
高級文憑課程
CityU SCOPE

高級文憑課程
IVE / HKDI

副學士、高級文憑及基礎文憑
港大附屬學院

其他 More
PMP/ CIMP/ PMI-ACP
informatics

RentLondonFlat.com
RentLondonFlat.com

幼兒教育專業出路
Yew Chung Community College

海外升學 More
2017 全日制文憑及海外學位課程
OUHK LiPACE

海外升學
dadi Overseas Studies Service Centre

海外升學
GES環城海外升學中心

生活在講求「贏在起跑綫」的香港,讀大學也要揀「搵食科」,難怪港大數學╱物理學及天文學無人讀而準備「殺科」。不過,在香港長大的港大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文嘉棋(Michael Pittman),竟選上研究絕種幾千萬年的恐龍,認真夠「離地」,但他堅信,科學於社會仍有一席之地,動物經歷千萬年物競天擇,才是真正的贏家,昔日人類以飛鳥的形態設計飛機,今日動物的身軀,對未來科學依然充滿啟示。

荷里活電影《侏羅紀公園》相信是不少人認識恐龍的入門劇,劇中的暴龍及速龍的形象,建構公眾對恐龍的初步認知。首集電影在1993年公映時,劇中的恐龍均按照當時古生物學家對恐龍的理解,通過電腦特技呈現,令電影廣受好評。然而,事隔十二年上映的同系列電影《侏羅紀世界》,卻換來脫離科學的評價。

主要研究近鳥龍
文嘉棋是香港少有的「恐龍博士」,他解釋,學術界經歷十多年研究後,已推翻昔日對部分恐龍的認知,例如科學家近年發現暴龍的身上,布滿如頭髮般幼細的羽毛,「其實速龍也是,大部分食肉的恐龍都有毛。」但《侏羅紀世界》中的暴龍,依舊「一毛不拔」,令不少研究恐龍的科學家難以接受。對此,文嘉棋卻收起學者的執着,並笑言:「雖然有些錯,但如果小朋友見到電影中的恐龍如此厲害後愛上科學,我覺得都是好事。」

不過,電影內兇殘的暴龍及狡猾的速龍,若利用最新研究重塑形象,均變成毛茸茸的可愛動物,可謂霸氣盡失,難怪不少影迷均表示「真相太殘酷」。事實上,重塑恐龍身體輪廓,幾乎是學者的畢生難題,恐龍早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絕種,只剩下骸骨及化石痕迹。要利用這些遺骸,推敲出恐龍的全相,文嘉棋說,可以跟現有的動物比較,「鳥類是今日的恐龍,鱷魚亦是恐龍的近親,只要將恐龍骸骨與鳥類及鱷魚做對比,可以估計恐龍的肌肉狀況。」

生活於侏羅紀晚期的近鳥龍,是文嘉棋的主要研究對象,最近他以激光透導熒光技術,利用高強度激光,令保留在岩石基質的皮膚原子,即依附在骨頭周圍,肉眼看不到的軟組織發光,以協助重塑近鳥龍的身體輪廓。他說,近鳥龍生活的時期,與古生物學家認為鳥類首次出現的時間十分接近,新發現將會為學界了解恐龍如何嘗試飛行,以及最後擁有飛行能力,提供新綫索。

雖然通過比較及分析,可以將恐龍的形態呈現,但文嘉棋說,由於恐龍的關節軟組織難以保存,令他們難以掌握恐龍慣用的走路方式,所以暴龍在草原上行走時,到底是像雞般行走,還是擁有如鴕鳥的衝刺能力,至今仍未有統一的說法。

文嘉棋除了會研究現有的化石外,更會變身考古學家,尋找新恐龍化石。他尋找化石的旅程自06年開始,其團隊至今找到兩個恐龍新種。近年暑假,他幾乎都在蒙古戈壁沙漠中度過,「戈壁沙漠有很多晚侏羅紀時期的化石,是我研究的範圍,我一日最少行幾十公里去找化石,兩個月就幾乎行了一個香港般大的地方。」

求證精神有助其他工作
不過,戈壁沙漠夏天溫度高達攝氏四十度,要長時間工作認真不容易,加上考古工作講求耐性,並要有連月搜索也毫無發現的心理準備,但他笑言,每年夏季的考古工作,都是他最期待的旅程,「戈壁沙漠雖然很熱,但環境很靚,亦很靜,留在當地會令人很放鬆,亦幫助我思考研究方向。」

別以為恐龍距離我們很遠,原來文嘉棋的學生早在2013年,於一塊來自荔枝窩的化石中,找到晚侏羅紀時期的副狼鰭魚,而八仙嶺一帶過去亦有發現侏羅紀及白堊紀時期的化石,「如果未來在香港找到恐龍化石,我都不太過驚訝。」

最近港大理學院因修讀學生不足,擬取消數學╱物理學及天文學主修,近日又再傳出取消數學系獨立運作等的事件,外界慨歎社會太功利,令理論科學被輕視。對此,文嘉棋說,地質學的知識可應用在建築行業上,因此其學系沒有修讀學生不足的問題,但他認為,修讀科學的學生具有不俗的解難能力,「的確有些科目畢業後會更容易找到工作,但科學的求證精神及驗證方法,亦可以幫助學生勝任其他工作。」

動物在推動科技向前
他又笑言,動物在推動科技向前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如達文西早在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已參考雀鳥的形態設計飛行器,船隻亦有根據魚的形態改造,至於恐龍可以如何為現代科學貢獻,他說,科學家未來製作大型機械人時,可以參考暴龍的生物力學原理,了解牠們如何有效平衝龐大的身軀,「生物利用很多年演化的成果,可以為未來科技研發提供答案。」

恐龍生態課程 網上淺白傳授
文嘉棋最近在網上開辦免費的「恐龍生態系統」課程,內容雖為大學程度,但他嘗試以淺白語言授課,務求令課程適合一家大小修讀,讓小朋友認識最新的科學知識。「我希望課程可以讓小朋友認識甚麼是科學,不是教科書入面的, 而是一個博士正在研究的項目。」他解釋,教科書傾向記述一切已有定論的東西,但他認為真正的科學是「知一半不知一半」,從事科學的人,需要學習如何證實一件事的真偽,於是其課程刻意教授學生,如何從現有的資料中找出蛛絲馬迹,「我會拿起一件化石,解釋?面看到甚麼,又有甚麼資料無法證實。」

他又笑言,不要小看小朋友對新科學的認知,早前他在科學館主講關於恐龍的講座時,席間已有小朋友道出鳥類與恐龍的關係,以及暴龍身上有羽毛等的新科學發現,「我相信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愛動物,如果可以及早跟他們多講一點,會令他們更關心科學。」



2017年4月8日《星島日報》A19 每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