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
職業治療渴市社署「助學」引新血

 

(星島日報報道) 近年社會對復康治療的需求愈來愈大,但現時本港每年只能培訓四十多人,不足以應付需求。理工大學獲社會福利署資助,明年初開辦首個兩年制職業治療碩士課程,提供三十個學額。社署為學生支付兩年合共三十萬元的全額學費,但學生須承諾畢業後投身社福機構,以協助社福機構聘請職業治療師。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是本港唯一提供職業治療學(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的院校,每年約提供四十六個學額,學生畢業後能註冊成為職業治療師。理大職業治療課程主任曾永康稱,每年職業治療的畢業生數目少,大部分被公營醫院吸納,而近年愈來愈多社會福利機構逐漸引入復康治療工作,但難於聘請職業治療師,令社福機構出現嚴重人手不足。

為吸引更多畢業生投身社福機構,理大最快明年一月會開辦全港首個職業治療碩士課程,課程更獲社署資助。社署會先向指定的社福機構撥款,供機構資助已通過面試並獲取錄的學生兩年合共三十萬元學費津貼。接受學費資助的學生須簽訂合約,承諾畢業後會到該社福機構工作,以吸納更多「新血」入職社福機構。

曾永康坦言,明白大眾對職業治療未必有深入了解,將職業治療與物理治療混為一談。「職業治療的範圍較物理治療更廣更闊,物理治療主要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但職業治療包含了患者的心理、智力、社交,以至自我照顧能力等治療,以提高他們重新投入職場的能力。」

提到社福機構需要職業治療師,曾永康指出,不但患有殘障人士需要職業治療,長者、精神病患者,以至自閉兒童,在復康時期也需要接受職業治療,令他們能重新照顧自己。但由於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加劇,而精神病患者的數字也相對有所增加,令職業治療師變得十分「渴市」,「每年都約有一百五十個空缺,但我們只有四十多名畢業生,一個學生大約有三份工爭」。

曾永康稱,明年大學本科會提供多達一百八十個職業治療課程的學額,連同碩士課程的畢業生,預計數年後能紓緩人手不足的情況。

至於收生標準方面,曾永康指出,首年碩士課程共有三十個學額,供持有相關學士學位,如心理學等的學生申請。學生也可選擇不接受社福機構的學費資助,以「自由身」入讀課程。另外,曾永康表示,理大正計畫在內地開辦職業治療碩士課程,初步構思會由理大職業治療教授到內地任教,為內地培訓更多職業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