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解碼

加國校園求生指南

對許多加拿大人來說,入大學是一個分水嶺,代表離家獨立生活,除了讀書外,十八歲的人要全天候自我管理大小事情,如果是留學生孤身在外,面對的壓力就更大。大學不如想像中的容易,一些成年人看來的小事,都可以成為年輕人的挑戰,例如:入夜下課後在偌大的校園迷路(加國秋冬時,5時便天黑),怎樣也回不到宿舍;遲到或缺席早上的課, 錯過了教授派發的重要講義,結果測驗考試不及格; 父母回流香港,自己一個人在彼邦讀書,校園裏一個朋友也沒有,每天只是宿舍、課室、飯堂來回,四年大學從來沒有走出過校園,每天晚上跟父母facetime只是說自己很好,不想父母擔心,迷迷糊糊地度過了四年,對未來沒有理想,生活裏充滿挫敗、孤寂 ……

 

大學是令人成長的地方,但不一定人人都可順利過渡,種種沒有預期的挑戰可以成為導火綫,引發各種潛伏的精神問題,特別是青春期的少年。根據加拿大大學生精神健康調查的數據,由2013年至今,大學生的精神情緒問題數字不斷上升:2019年調查發現,學生在過去一年感到絕望(63.6%)、傷心(76.2%)、焦慮(68.9%)、孤單(69.6%)的人數百分比不斷上升,而因為精神病尋求專業人士治療的人數,也由2013年的19.9%升至2019年的36.8%,上升幾近一倍。而調查中學生認為最困擾的問題前十位是: 學業(59.5%)、財政(43.8%)、睡眠(41.9%)、個人外觀(37.6%)、職業問題(37.3%)、家庭問題(36.3%)、親密關係(33.8%)、社交關係(32.5%)、個人健康(30.5%)、家人或伴侶健康(26.3%)。

 

筆者認為,學生入學後要盡早知道大學內有關精神健康的援助資源,各種心理、學業等輔導;而朋友之間的支持也很有用,所以大多數都有「朋輩支援」(Peer support), 讓學生可以更開放地找尋同齡人的幫忙。 此外,擴闊社交圈子也佷重要,校園內不少精神健康問題個案都是由朋友轉介的,有問題時應找一個人面對面地真誠對話,不要只在社交媒體上傾訴。孩子入大學父母應該學習放手,預先教導他們各種求生技能,以及求救方法;保持溝通,花時間了解他們的大學生活;假如孩子能夠順利過渡,也可以聽聽他們怎樣解決問題,肯定他們的能力來強化經驗。 大學遇上挫敗就看成是打流感針,這樣才能增強免疫力,將來面對人生更大的考驗。

熹婷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教育碩士,曾任職中學教師,移民加拿大多倫多二十多年,任職當地中文傳媒,編採教育資訊

電郵:content@shirleychan.ca

 

熹婷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教育碩士,現移居加拿大任職於當地中文傳媒

立即發送問題﹕
 

 

最新文章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