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韌力(上)

說到逆境韌力的定義解釋,不得不提Jennifer Eggers和Cynthia Barlow兩位作家,他們同樣是資深培訓及管理顧問,曾一起出了一本書《Resilience: it's not about bouncing back》,當中提到這個時代很多時「沒有回彈的地步」(There is no back to bounce to)。因為現在這個世代變得太快了,人永遠都不太可能返回從前狀況,所以兩位作者用了「飛躍未來」(bounce forward)這個詞彙,他們心目中的繼續前進就是要更上一層樓,比之前更有活力,更加明白世情,更懂認識自己,令生命的日程有優先次序,深入清楚一生想要追求甚麼,這就是bounce forward。

 

除此之外,有學者提出另一個定義,這關乎環境生態系統(eco system),「逆境韌力」這個字不僅是用於個人、機構或者地方,甚至可用於整個地球,即一個有韌力的地球(resilient earth)和一個有韌力的生態系統(resilient eco system)。當說到有韌力的生態系統時,Brian Walker等學者在2004年就有這樣界定:一個系統在保留本身的架構、功能、身分及反應的同時,可承載轉變帶來之衝擊的容量

 

雖然不是人人都同意上述概念,但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說明無論是生態系統,還是個人、機構、團體或國家等單位,逆境韌力的定義都表示你還是你,本質的命定很多時是不會轉變的。本質如身分問題從來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題目,個人身分可能比較清晰,工作上的身分有工程師和老師等,也可能是父母的兒女或某某的丈夫;但從機構和國家層面來說,在轉變中仍保留自己的身分,代表的是甚麼?這個身分又是甚麼?可能要一番討論才有結論。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主編Diane Coutu在2002年時就寫過一篇文章,名為〈How resilience works〉。作者提到有逆境韌力的人,包含了兩個特點,第一是他們是很堅定地面對現實;第二是深信不疑生命是有其價值及意義,而這種思維是建基於一個穩實堅定的價值觀。

 

Diane說如果一個人擁有這兩樣特徵,理論上已可以「捲土重來」(bounce back)。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